<input id="yq62h"><object id="yq62h"></object></input>
  • <label id="yq62h"><big id="yq62h"></big></label>
    <th id="yq62h"><kbd id="yq62h"><menu id="yq62h"></menu></kbd></th>

    1. <span id="yq62h"><blockquote id="yq62h"></blockquote></span>
      <legend id="yq62h"><output id="yq62h"></output></legend>
      1. <s id="yq62h"><dfn id="yq62h"><noframes id="yq62h"><strike id="yq62h"><input id="yq62h"></input></strike>

        山東豪杰高亦吾:周恩來的恩師,也是他的革命引路人

        抗日戰(zhàn)爭期間,有一位外國記者到訪延安,向周恩來提了一個問題:“周將軍,以你的家世和出身,你是如何走上無產(chǎn)階級革命道路的?”

        周恩來沉思了一會兒,回答道:“少年時代,我在沈陽讀書時,得到了高亦吾先生的教誨和鼓勵,這對我是個很大的促進。”

        周恩來的這個回答無疑是向世人說明,高亦吾先生不僅是他的授業(yè)恩師,更是他的革命引路人。

        關(guān)于毛主席的老師徐特立、楊昌濟等人,我們都很熟悉了,但對周總理的老師卻知之甚少,今天咱就來介紹一下這位高亦吾先生。

        高亦吾,1881年出生于山濟南章丘,從小就聰穎好學(xué),1907年考入了山東高等學(xué)堂,也就是山東大學(xué)的前身。

        不過,此時的清王朝極度腐敗,民不聊生,清廷對外卑躬屈膝,對內(nèi)殘酷鎮(zhèn)壓各地起義,國家已處于存亡之秋。

        高亦吾受到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積極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入校不到一年就參加了同盟會,成為一名反清反帝的愛國斗士。

        1909年,處于崩潰前夕的清廷,將山東省民間集資修建的鐵路、采礦等產(chǎn)業(yè)強行抵押給帝國主義,此舉激起了山東各界同胞的強烈憤慨!

        為了抗議清廷出賣主權(quán)的無恥行徑,高亦吾率先剪掉辮子,脫去長袍,聯(lián)合濟南的各校學(xué)生,上街演講游行,帶頭組織起了聲勢浩大、轟動省城的罷課學(xué)潮。

        高亦吾還親筆撰寫了游行檄文《伊奴出關(guān)》,在濟南迅速流傳開來,讓山東巡撫周玉山極為惶恐,親筆簽署通緝令,下令緝拿高亦吾。

        由于遭到全省通緝,高亦吾不得不開始逃亡,最終幾經(jīng)輾轉(zhuǎn),高亦吾來到東北,經(jīng)朋友介紹,在遼寧陽東關(guān)模范學(xué)校擔(dān)任教師,主教歷史地理課。

        高亦吾講課聲情并茂,受到了師生的尊敬和愛戴,高亦吾還經(jīng)常在歷史課上向?qū)W生講述中國受到的屈辱以及清政府的腐敗懦弱,介紹反清義士的故事,啟發(fā)學(xué)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1911年,一位13歲的南方少年走進了高亦吾的課堂,高亦吾見他面龐英俊、儀表不凡,心里非常喜歡。這位少年,就是隨伯父來到沈陽的周恩來。

        此時的周恩來雖然年輕,但內(nèi)心卻胸懷壯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名言,就是周恩來在這個時候說的。

        一個是少年英雄,一個是愛國志士,周恩來遇到高亦吾,兩人頓時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引為忘年交。

        高亦吾除了上課傳授知識,還經(jīng)常給周恩來講述革命的真理,介紹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壯舉,周恩來每次都聽得熱血沸騰,義憤填膺。

        高亦吾還送給周恩來很多進步書刊讓他細心研讀,當(dāng)周恩來一遍一遍讀著鄒容的《革命軍》時,革命的種子已經(jīng)深深埋在了他的內(nèi)心深處。

        1913年夏天,周恩來畢業(yè)離校,前往天津南開中學(xué)讀書。離別之際,高亦吾勉勵周恩來繼續(xù)讀書,將來救國救民于水火之中,并給周恩來取了一個字——“翔宇”,希望他能如大鵬展翅,翱翔寰宇,奮勇前進,義無反顧。

        周恩來也非常喜歡,從此,“翔宇”就成為周恩來的字。

        三年后,高亦吾也離開東北,去了北平任職。期間,在天津組織學(xué)生運動的周恩來還兩次赴京,看望高亦吾,以敘師生情誼。

        第二次見面時,高亦吾利用職務(wù)之便,得知周恩來領(lǐng)導(dǎo)的學(xué)生運動被當(dāng)局察覺,周恩來的名字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緝捕人員的冊子上,就叮囑他多加小心,不要輕易露面。

        從那以后,周恩來因忙于革命工作,也為了不連累老師,兩人再也沒有見過面。

        1936年12月,周恩來處理西安事變時,在西安見到了同為高亦吾學(xué)生的盧廣績,便急切地詢問高亦吾的近況,并對盧廣績說:“我對高先生的印象最深,受他的影響最大,至今思念尤甚,一想起他那魁梧的身影和爽朗的笑貌,就如同見到他一樣。”

        高亦吾晚年時,大部分時間都在濟南生活,由于其德高望重,曾經(jīng)有人舉薦他到漢奸公署任職,高先生聽后怒不可遏,斷然拒絕,并痛斥來人:“國家蒙難,民不聊生,替敵效勞,實愧堂堂華人國民!”

        1941年2月5日,高亦吾先生在老家章丘病逝,終年60歲。

        當(dāng)時,周恩來正忙于抗戰(zhàn)大業(yè),一直都不知道恩師去世的消息,直到1949年7月,周恩來才從高亦吾的兒子高肇甫的信中得知這個消息,不禁悲痛萬分,數(shù)次流淚。

        在周恩來的邀請下,高肇甫來到北京,被安排在政務(wù)院檔案科工作。

        (圖:周恩來與高肇甫一家合影)

        1953年,高肇甫響應(yīng)中央的號召,主動申請到地方工作,周總理也表示贊賞,鼓勵他說:“你做得很好,你是我的親朋好友,應(yīng)事事帶頭,下去后要依靠群眾,團結(jié)群眾,做好工作。”

        高肇甫回到山東后,被安排在了淄博礦務(wù)局工作,他跟周總理的關(guān)系,從來都沒有跟任何人提起過。

        后來,高肇甫還幾次進京,跟周總理一家團聚,周總理每次都熱情接待,讓高肇甫記了一輩子。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不幸病逝,高肇甫聽說后,悲痛萬分,立刻準(zhǔn)備進京,參加周總理的追悼會,但是鄧穎超打來電話說,周總理的喪事從簡,不邀請任何親友。高肇甫理解周總理和鄧大姐的良苦用心,就在家里為周總理擺了祭壇,一連祭拜了七天。

        (參考資料:《大眾日報》《齊魯晚報》《春秋》《周恩來真情實錄》)

        Hash:5f60a3056519b9cb0cb4b13339a2ef5c14c74c78

        聲明:此文由 歷史客棧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

        一级毛片**免费看试看20分钟,亚洲日本在线观看,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 辰溪县| 莱芜市| 泰州市| 德昌县| 宕昌县| 高陵县| 汝州市| 南充市| 克什克腾旗| 平乡县| 东源县| 保山市| 萨迦县| 靖远县| 贵溪市| 临潭县| 保山市| 湛江市| 黄山市| 依安县| 芜湖县| 江华| 东兴市| 滨海县| 噶尔县| 安图县| 靖远县| 郓城县| 彰化县| 册亨县| 台南市| 永修县| 碌曲县| 岳普湖县| 顺昌县| 理塘县| 志丹县| 洛浦县| 融水| 麻栗坡县| 聂荣县|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