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id="yq62h"><object id="yq62h"></object></input>
  • <label id="yq62h"><big id="yq62h"></big></label>
    <th id="yq62h"><kbd id="yq62h"><menu id="yq62h"></menu></kbd></th>

    1. <span id="yq62h"><blockquote id="yq62h"></blockquote></span>
      <legend id="yq62h"><output id="yq62h"></output></legend>
      1. <s id="yq62h"><dfn id="yq62h"><noframes id="yq62h"><strike id="yq62h"><input id="yq62h"></input></strike>

        泉州市舶司:歷經(jīng)400年 全國唯一古海關遺址

        經(jīng)歷宋元明三代,泉州設市舶司歷史近400年,推動和見證了泉州海外貿(mào)易發(fā)展繁榮。如今的水仙宮,為市舶司部分遺址改建。

        在市區(qū)水門巷竹街,有一塊滄桑的石碑靜靜佇立,上書大字“宋泉州市舶司遺址”。

        這處貌不驚人的遺址,是我國現(xiàn)存的唯一一處古海關遺址,在千年前是遠渡重洋來到泉州的“蕃人”進入這座城市的必到之處,也見證了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和貿(mào)易鼎盛,人稱“東方第一大港”的輝煌歷史。

        始設于北宋

        為南宋兩市舶司之一

        市舶司是我國古代管理海外貿(mào)易的專職機構。在很長一段時間,海外貿(mào)易一般由地方長官兼管。直到唐玄宗即位(公元713年)后,開始在廣州設立市舶司,專職管理。

        “雖然早在南朝時,泉州海外貿(mào)易就開始發(fā)端并逐步興盛,但即使到北宋初年,泉州已成為僅次于廣州的全國第二大港口,但泉州人到海外貿(mào)易仍須到廣州或杭州、明州(今寧波)這兩浙市舶司‘請給官券’,有諸多不便。”原泉州海交館研究員李玉昆考證歷史說,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泉州市舶司正式成立,專“掌番貨海舶征榷貿(mào)易之事,以來遠人,通遠物。”換種通俗的說法,就是對海舶檢查、緝私、辦理海舶出海和返航手續(xù),抽收貨稅和出售進出口貨物,接待和管理外國來華使節(jié)、商人等。

        市舶司的設立,便利海商,推動泉州海外貿(mào)易迅速發(fā)展。至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朝廷詔罷兩浙路市舶司,泉州市舶司與廣州市舶司,成為當時南宋僅有的兩個市舶司。

        根據(jù)乾隆《泉州府志》卷12《公署》記載,泉州的市舶司就設址水仙門內(nèi),也就是今水門巷竹街,范圍據(jù)有關考古人士分析有目前的中山公園那么大。

        實行低關稅

        元時造就“東方第一大港”

        隔著湮遠的時光,泉州宋元時的繁榮已無法觸摸。幸而,文史資料中關于泉州市舶司收入的記載,仍能讓人理解和信服于這段美如絲綢的時光。

        據(jù)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中說,南宋紹興末,泉州市舶司的歲收入,占南宋全部財政收入的近五十分之一。

        “到南宋末,泉州阿拉伯后裔蒲壽庚被任命為泉州市舶提舉,相當于今‘海關長’。”李玉昆說,蒲壽庚“蕃舶利者三十年”,使泉州地位走到廣州之前。而到元代,為招徠更多外商,泉州還實行優(yōu)惠的低關稅政策,其他港口“蕃舶貨物十五抽一”,“惟泉州三十取一”。也因為這樣,元朝時,泉州海外貿(mào)易空前繁榮。馬可·波羅在這里看到“船舶往來如織”、“貨物堆積如山”;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也說,泉州港大舶百數(shù),小船不可勝計。

        和平的發(fā)展環(huán)境也非常重要。公元1276年,元軍入閩,蒲壽庚拒南宋帝端宗于城外。李玉昆認為,蒲壽庚的這一舉動,取悅了元朝執(zhí)政者,使泉州抽身于朝代更替的戰(zhàn)亂和動蕩。相較之下,同為南宋兩市舶司之一的廣州就受此牽累不少。

        明朝實行“海禁”政策,市舶司也嚴令專負其責,“在廣東省專為占城、暹羅諸番而設,在福建省專為琉球而設,在浙江省專為日本而設。”明成化八年(1472年)福建市舶司移置福州,結束了泉州置市舶司的近400年歷史。學術界考究認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琉球到福州較泉州近。

        市舶司遷址后,泉州的海外貿(mào)易進一步走向衰落。市舶司部分遺址改建水仙宮,主供玄天上帝。這座小小的宮廟,在旺盛的香火供奉中,穿越5個多世紀,至今仍完好保留,“泉州市舶司遺址”的石碑就立在水仙宮的墻邊。如今,廣州、明州、杭州的市舶司遺址俱已湮沒,泉州市舶司遺址成了我國唯一保存下來的古海關遺址。

        (記者 孫燦芬 文/圖)

        相關鏈接

        《泉州府志》載:“市舶提舉司在府治南水仙門內(nèi)”、“鵲鳥橋水關北沿水道六十米有水仙宮”。此外,市舶司內(nèi)原還有著名的“清芬亭”一座,南宋初傅伯成等名人曾有詩吟詠,是一座戒貪、頌廉亭。

        不過,市舶提舉司遷址500多年后的如今,司荒廢,亭無存,僅水仙宮和鵲鳥橋喚起人們對這段歷史的追憶。近年來,水仙宮內(nèi)設立了古市舶司文史室,通過文字與圖片資料講述泉州專設市舶的歷史。

        門票:免費開放。

        Hash:a90df7eab47c84a44d79aac4cf4e1874213b714b

        聲明:此文由 新華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

        一级毛片**免费看试看20分钟,亚洲日本在线观看,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 禄劝| 贵阳市| 大城县| 京山县| 醴陵市| 旺苍县| 原阳县| 贵阳市| 平南县| 巴南区| 南江县| 三穗县| 中山市| 洪江市| 即墨市| 福清市| 汤原县| 饶阳县| 景洪市| 蓝山县| 泗水县| 宣化县| 永平县| 大兴区| 湖南省| 门头沟区| 栖霞市| 剑川县| 吉隆县| 时尚| 徐水县| 涡阳县| 大城县| 米泉市| 四子王旗| 朝阳市| 潍坊市| 昔阳县| 武威市| 宁南县| 济宁市|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