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id="yq62h"><object id="yq62h"></object></input>
  • <label id="yq62h"><big id="yq62h"></big></label>
    <th id="yq62h"><kbd id="yq62h"><menu id="yq62h"></menu></kbd></th>

    1. <span id="yq62h"><blockquote id="yq62h"></blockquote></span>
      <legend id="yq62h"><output id="yq62h"></output></legend>
      1. <s id="yq62h"><dfn id="yq62h"><noframes id="yq62h"><strike id="yq62h"><input id="yq62h"></input></strike>

        臺灣眷村:1949年后國民黨老兵的卸甲之地

        全文共2507字 | 閱讀需5分鐘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小編微信號zggjls01,歡迎轉(zhuǎn)發(fā)到朋友圈

        兩岸人民的血脈卻永遠(yuǎn)無法被割裂。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

        臺灣海岸風(fēng)光

        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描述了海峽兩岸的深深離愁。1949年解放戰(zhàn)爭結(jié)束,潰敗的國民黨軍隊攜帶家屬渡過海峽,前往臺灣,從此與家鄉(xiāng)親人天各一方。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他們在臺灣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的后代又是如何在當(dāng)?shù)貖^斗成長的?

        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艱辛生活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占南京,24日凌晨攻占南京總統(tǒng)府,宣告統(tǒng)治中國22年之久的蔣家王朝覆滅。國民黨軍隊隨之陸續(xù)退往臺灣。從此,臺灣海峽將祖國與寶島分隔開來。也正是在這一年里, 僅有3.6萬平方公里的臺灣島,一下子涌入了近200萬人口。在這龐大的隊伍中,除了國民黨軍隊,還包括和他們一起撤離的隨軍家屬。

        1949年4月29日,國民黨軍隊撤離上海

        初到臺灣時,這些人都以為留在這里只是權(quán)宜之計,很快將返回家鄉(xiāng),所以普通的士兵和家屬都居住在臨時搭建的簡易房屋里。然而,臨時安置就這樣一直臨時了下去。當(dāng)“反攻大陸”逐漸成為泡影,簡易住所就成了他們永遠(yuǎn)的家。這些散落在臺灣各處的住所聚集地就是 眷村。

        早期的眷村大多集中在臺灣的大中型城市,如臺北市臺南市高雄市桃園縣等地。據(jù)統(tǒng)計, 歷年來臺灣的眷村多達530座,其中桃園縣的數(shù)量最多,有80個多個。初來臺灣的普通士兵因為毫無家底可言,都要白手起家,所以眷村人的生活大多十分困苦。上個世紀(jì)50年代,眷村里的房子基本都是用稻草蓋屋頂,泥巴做圍墻,十分簡陋。

        當(dāng)年前往臺灣的不少國民黨軍人都是孤身一人的未婚小伙,眷村的生活安定下來后,他們就面臨成立家庭的問題。眷村軍人和臺灣本地姑娘的聯(lián)婚給眷村故事增加了不少有趣的情節(jié)。因為語言、風(fēng)俗習(xí)慣不同,臺灣本地人很少和眷村人往來,加上外省老兵的生活條件大多不好,臺灣本地家庭很反對讓自己的女兒嫁到眷村去。他們把外省的眷村人稱為“芋頭仔”,因為芋頭不值錢。直到1970年代之后,這種觀念才逐漸得到改變,眷村里開始出現(xiàn)“臺灣媽媽”。一位嫁到眷村的老太太回憶,當(dāng)年出嫁時,自己嬸嬸評價說是“剁給母豬吃糞”,白白浪費了一次婚姻,誰知道嬸嬸最后自己也做了外省人的丈母娘。

        眷村里的人來自大陸各個省份,這里匯集著不同的鄉(xiāng)音和習(xí)俗文化。因為有著被迫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共同命運,他們時常聚在一起回憶過往的家鄉(xiāng)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也樂于相互扶持,使得眷村里的人情味異常濃郁。早期的眷村生活在臺灣的影視作品中也有體現(xiàn)。臺灣導(dǎo)演虞戡平1983年導(dǎo)演的歌舞電影《搭錯車》就是以臺北信義村為背景,講述一位退役老兵和養(yǎng)女相依為命的故事。這部電影的 主題曲《酒干倘賣無》至今仍在兩岸傳唱。

        虞戡平是國民黨軍人的后代,他一直堅持用自己的方式還原眷村里的故事。在他的回憶中,兩岸未開放時期,對家鄉(xiāng)無限懷念,但無法歸鄉(xiāng)的長輩比比皆是。眷村人面臨的生離死別是旁人很難體會的。虞戡平在1988年導(dǎo)演的電影《海峽兩岸》,深刻反映了當(dāng)年兩岸分離的悲哀。

        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下,初代眷村的故事有苦也有樂。這里匯集祖國大陸各省的風(fēng)土人情和文化,因為早期眷村的房屋大多用簡陋的竹籬笆圍隔起來,所以 眷村文化也被稱為竹籬笆文化。

        為更好的生活而奮斗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臺灣眷村也慢慢發(fā)生著變化。第一代眷村人的苦難和離愁已經(jīng)漸漸被時光沖淡,他們慢慢融入了當(dāng)?shù)氐纳睢km然生活困苦,但是初代眷村人還是想方設(shè)法給子女提供無憂無慮的成長環(huán)境。

        圍繞眷村所形成的特殊群落,與外界的環(huán)境是很不一樣的。這里的家庭中,男主人大多是軍職,所以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和約束是比較嚴(yán)格的。男主人經(jīng)常到部隊去,照顧家庭、養(yǎng)育孩子的任務(wù)主要落在母親身上,媽媽滿街追孩子打是每天都會上演的戲碼。在生活條件困難的情況下,大家相互扶持,很多孩子都是吃百家飯長大的。 眷村的第二代就是在這樣一個具有濃厚人情味和各省文化差異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

        眷村出生的青年

        不像初代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與離別的傷痛,眷村的第二代生活在貧困但相對安定的環(huán)境中。面對困窘的生活,有別于父輩們背負(fù)著對故鄉(xiāng)的沉重思念, 為更好生活而努力奮斗成為第二代眷村人的生活重心。眷村里的每一位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夠好好念書,奮發(fā)向上,早日擺脫貧窮的生活。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這里走出了 政界的宋楚瑜,商界的郭臺銘,演藝圈的名人諸如鄧麗君、賴聲川、王偉忠、林青霞、羅大佑等等,不勝枚舉。對于在眷村出生和成長的第二代來說,在童年和少年時期,他們因為眷村的特殊經(jīng)歷嘗到了酸甜苦辣,這里的生活影響了他們一生。

        1953年1月29日的凌晨,臺灣省云林縣田洋村的鄧家迎來了第四個孩子,是個女孩。男主人給他的女兒起名鄧麗筠,意思是美麗的竹子。但是家人誤將筠( yún)讀成( jūn),周圍的人便開始叫她“麗君”,這是她日后藝名的由來。

        少年時期的鄧麗君

        鄧麗君的父親少年時期就加入了國民黨軍隊,曾參加過臺兒莊戰(zhàn)役,解放戰(zhàn)爭后隨軍撤到臺灣。1954年,由于部隊換防,不滿一歲的鄧麗君開始了隨家人四處漂泊的眷村生活。兒時的鄧麗君就表現(xiàn)出非凡的演唱才能,常常在眷村鄰居們面前表演。因為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不好,稍稍長大后,她還經(jīng)常隨樂隊到各地勞軍表演補貼家用。

        總之,奮斗是第二代眷村人的生活主旋律,他們中的很多人早早就出來謀生,為了改善家境而勇往直前。

        未完的故事

        ——回憶與傳承

        當(dāng)年國民黨軍隊及其眷屬們倉促來到臺灣,只求有一屋一瓦遮風(fēng)擋雨,如今時代變遷,越來越多的眷村因為市政建設(shè)而被拆除。眷村正在慢慢消失不見。

        初代和二代的眷村人雖然住進了嶄新的公寓樓,生活更加舒適,但很多人還是會定期回到老地方再看一眼,即使那里已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對他們來說, 眷村不僅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承載思鄉(xiāng)之情、奮斗激情的回憶之處。他們要將這些作為遺產(chǎn)傳給他們的子孫后代,告訴他們 不要忘記自己的先輩來自哪里,自己的根在何方。現(xiàn)在,在很多眷村里設(shè)有眷村歷史展覽館,陳列著以往種種歷史的碎片,眷村人的后代可以隨時來這里了解過往。

        臺灣四四南村眷村文物

        時至今日,眷村文化已不再僅僅是代表一種思鄉(xiāng)文化,更是一種包含兩岸合作與交流的文化。 眷村在消失,兩岸人民的血脈卻永遠(yuǎn)無法被割裂。

        公號轉(zhuǎn)載須經(jīng)授權(quán),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臺

        被傳染病改變的清王朝

        Hash:f662050db1489e7925c5518e6c19680e7077bab4

        聲明:此文由 中國國家歷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

        一级毛片**免费看试看20分钟,亚洲日本在线观看,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 台中县| 闽清县| 伊宁市| 铁力市| 连州市| 若尔盖县| 忻城县| 东丽区| 米林县| 汉源县| 休宁县| 呼和浩特市| 华安县| 东兰县| 河北区| 晴隆县| 临邑县| 栖霞市| 光泽县| 喀喇| 乌兰浩特市| 临安市| 田东县| 定西市| 千阳县| 温宿县| 通州市| 千阳县| 水富县| 绥棱县| 成武县| 保山市| 都江堰市| 高青县| 阳西县| 东山县| 墨脱县| 彝良县| 古浪县| 鲜城| 长葛市|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