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id="yq62h"><object id="yq62h"></object></input>
  • <label id="yq62h"><big id="yq62h"></big></label>
    <th id="yq62h"><kbd id="yq62h"><menu id="yq62h"></menu></kbd></th>

    1. <span id="yq62h"><blockquote id="yq62h"></blockquote></span>
      <legend id="yq62h"><output id="yq62h"></output></legend>
      1. <s id="yq62h"><dfn id="yq62h"><noframes id="yq62h"><strike id="yq62h"><input id="yq62h"></input></strike>

        太湖:“一門五進士,十里兩狀元”

        ◆ ◆ ◆ ◆ ◆

        地處皖西南太湖縣,始建于南北朝,自古文風昌盛,翰墨飄香。元朝元統(tǒng)年間,黃信一考中狀元。明朝14人考中進士。特別是明末著名哲學家、泰州學派代表人、湯顯祖的老師羅汝芳到該縣任知縣,在縣內(nèi)辦書院,重教化,極大地促進了該縣文風的大興。在清一朝,可謂人文蒸起,科甲蟬聯(lián),趙文楷和李振鈞考中狀元,50人考取進士。

        若論文風,太湖比不得桐城有桐城派著名,但在歷史上,原安慶府中考中狀元共6人,太湖便占了3名,也可以說是“文魁一方”,一直令太湖人引為驕傲。不知從何時起,在太湖縣產(chǎn)生了一句俗語,來形容太湖文風之盛,叫作“一門五進士,十里兩狀元”。

        先從“十里兩狀元”說起:

        前面說過,太湖歷史上出過3個狀元:

        黃信一,元順帝元統(tǒng)二年(1334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吏部尚書、授資政大夫。至正十年(1350年)因病卒于山西任上,年僅54歲。舊《太湖縣志》存詩三首。

        趙文楷,清嘉慶元年(1796年)狀元,曾奉使出使琉球中山國,為國王尚溫行冊封禮,歸來任山西雁平道,不幸英年因病卒于任上,年僅48歲。著有《石柏山房詩存》。

        李振鈞,清道光九年(1829年)狀元,先后授翰林院修撰、文淵閣校理、國史館和功臣館纂修、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因“不合于時”,郁郁而終,年僅45歲。著有《味燈聽葉廬詩鈔》。

        黃信一住太湖縣黃介河,現(xiàn)屬牛鎮(zhèn)鎮(zhèn)。趙文楷老家在太湖縣玉望村,現(xiàn)屬北中鎮(zhèn)。趙文楷去世后,其子將家遷離縣城十里的寺前河,建有狀元府,現(xiàn)屬寺前鎮(zhèn)。李振鈞住太湖縣樹林沖,現(xiàn)屬太湖縣城西鄉(xiāng)

        這3個狀元,因為都逝世過早,雖考中狀元,但沒有擔任什么重要職務(wù),名氣不算太多。但他們都是純粹的詩人,其作品文學藝術(shù)較高,這從他們留下的作品中可以看出。

        從空間的距離上,黃介河與玉望村相距不過十里有余,狀元府與樹林沖相距也不過十里有余,這“十里兩狀元”,說是黃信一與趙文楷也可,而指趙文楷與李振鈞,也說得過去。

        再說“一門五進士”

        這句話有好多個版本,有說“一門三進士”,有說“一門四進士”等。那么,到底一門幾進士呢?

        太湖歷史上有記載的近70名進士中,許多家族是“好花開一樹”,多人中榜,榮耀一方。舉例說:

        趙文楷家族有“四代翰林”之美譽,包括趙文楷在內(nèi),五人考中進士:

        趙畇,道光二十年(1840年)進士,官至廣東按察使。為趙文楷之子。

        趙繼元,同治七年(1868年)進士,曾在兩江營務(wù)處任職。為趙畇之子。

        趙曾重,光緒三年(1877年)進士,供職于翰林院。為趙繼元之子。

        趙環(huán)慶,同治十年(1871年)進士,官至長沙知府、直隸知州。為趙曾重堂兄。

        清朝,“四代翰林”之家,海內(nèi)有多家,譬如桐城張廷玉家族,但像趙文楷家族這樣,“四代翰林”系直系親屬,就非常少有了。

        李振鈞家族亦不讓趙文楷家族,包括李振鈞在內(nèi),七人考中進士:

        李長森,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進士,曾任貴州按察使、江蘇布政史。為狀元李振鈞之父。

        李振祜,嘉慶六年(1801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賜紫禁城騎馬恩加太子太保銜。為狀元李振鈞之兄。

        李振翥,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官至廣東鹽運使、山東按察使。

        李長蓁,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曾任江蘇常州府教授、廣西羅城知縣。

        李振庸,嘉慶十四年(1809年)進士,官至戶科給事中,兵科掌印給事中。

        李振習,清道光六年(1826年)進士,曾任福建武平縣知縣。

        太湖李姓甚多,分“北門李”(李振鈞家族就屬“北門李“)、“南門李”、“小池李”、“羅溪李”等等。

        “北門李”與“南門李”都住縣城或縣城附近,以城門劃分。“南門李”多居住在縣城南門四面畈一帶,看到“北門李”如此顯赫榮耀,頗不服氣,教育子弟發(fā)奮讀書,光耀門楣,欲與“北門李”一比高下。自李國杞考中進士后的三十年間,其胞弟三人、堂弟一人都考中進士,人稱“五鳳齊飛”,在海內(nèi)外也傳為佳話。

        這“五鳳齊飛”是:

        李國杞,清道光九年(1829年)進士,與李振鈞同科考中,曾任翰林院侍講學士、浙江學政。

        李國榛,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進士,官至吏部主事,文選司行走。為李國杞之弟。

        李國棠,清道光二十五年(1835年)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為李國杞之弟。

        李國梓,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進士,曾任戶部主事、元外郎。為李國杞堂弟。

        李國楠,清同治元年(1861年)進士,曾任禮部主事,直隸知州。為李國杞之弟。

        筆者以為,若說“一門幾進士”,最值得一說的,當屬這“五鳳齊飛”,因此,應(yīng)該說作“一門五進士”。

        太湖縣科舉中,數(shù)侄、兄弟同登榜者的佳話甚多:同一科中,李振翥、李長蓁叔侄雙進士;李國棠、李國梓堂兄弟雙進士。不同科中,朱延熙(現(xiàn)代著名詩人朱湘的父親)、朱延薰兄弟雙進士等。

        廢除科舉后,太湖縣也有不少文人活躍于社會各界,像婦女運動先驅(qū)之一劉王立明,現(xiàn)代著名詩人朱湘,杰出的京劇葉派創(chuàng)始人葉盛蘭等。僅在趙文楷家族中,有教育家趙綸士,京劇程派傳人趙榮琛,曾任衛(wèi)立煌秘書、作家趙榮聲以及享譽海內(nèi)外的一代宗師趙樸初等。

        — THE END —

        作者:余世磊

        圖片:來自“攝影天地”,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致謝!

        我知道,你也和我一樣

        因為

        Hash:bad959e39968af68424dff2929043eb98b484e3c

        聲明:此文由 家太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

        一级毛片**免费看试看20分钟,亚洲日本在线观看,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 章丘市| 翼城县| 井冈山市| 白山市| 永安市| 卓尼县| 徐水县| 若羌县| 平谷区| 安塞县| 阳新县| 潮州市| 句容市| 喀喇沁旗| 密云县| 增城市| 易门县| 牙克石市| 油尖旺区| 长春市| 祁连县| 霍州市| 吉木萨尔县| 朝阳县| 双江| 永康市| 杭锦后旗| 葵青区| 上蔡县| 梨树县| 祁东县| 什邡市| 扶风县| 仁布县| 山阴县| 二连浩特市| 河间市| 绥江县| 广州市| 房产| 乌兰浩特市|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