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id="yq62h"><object id="yq62h"></object></input>
  • <label id="yq62h"><big id="yq62h"></big></label>
    <th id="yq62h"><kbd id="yq62h"><menu id="yq62h"></menu></kbd></th>

    1. <span id="yq62h"><blockquote id="yq62h"></blockquote></span>
      <legend id="yq62h"><output id="yq62h"></output></legend>
      1. <s id="yq62h"><dfn id="yq62h"><noframes id="yq62h"><strike id="yq62h"><input id="yq62h"></input></strike>

        這是三明市區(qū)第一座革命烈士墓!八旬老人追憶,再現(xiàn)悲壯往事

        這是三明市區(qū)第一座革命烈士墓!八旬老人追憶,再現(xiàn)悲壯往事

        三明是中央蘇區(qū)的核心區(qū)、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fā)地、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jù)地、偉人革命的重要實踐地。在血雨腥風的戰(zhàn)爭年代,先后有3萬多名英雄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革命和新中國成立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

        三元區(qū)

        有一座為紀念

        冀金貴、孫樹濤、張如榮

        3位剿匪英雄而建的革命烈士墓,

        這是三明市區(qū)第一座革命烈士墓。

        剿匪戰(zhàn)斗歷時兩年半

        “1950年9月,當時的三元縣人民政府,在城關(guān)印山修建了一座高5米、寬4米的革命烈士墓。這是三明市區(qū)第一座革命烈士墓。”5月18日,記者走進三元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今年已81歲的《三元區(qū)志》主編方建國向記者講述了三明市區(qū)第一座革命烈士墓背后的故事。

        方建國自1998年開始編纂《三元區(qū)志》。23年來,他已將三元的剿匪歷史深深鐫刻在腦海之中。

        1950年1月28日,三元縣解放。實施減租減息運動,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繁榮城鄉(xiāng)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教育衛(wèi)生事業(yè)……當時的三元縣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進入了歷史的新紀元。然而,被推翻的一小撮反動派不甘心滅亡,他們糾集國民黨殘渣余孽、慣匪和叛變分子上山為匪。那時,小小的三元縣就有余大昆、羅光輝、鄧占山、王水仙、練昌金、鄧日初等匪幫六七股

        “1950年3月至8月,連續(xù)5個月,這幫土匪攔截了我軍運送糧食、物資的車船,搶奪武器彈藥,殺害民兵和無辜群眾,包圍攻擊了當時的松陽鄉(xiāng)政府及巖前區(qū)公所。松陽12名村干部的房子被燒光,巖前村被一次派款2000塊銀元。”方建國編纂這段歷史時十分痛心。

        匪患不除,民無寧日!1950年3月,三元縣成立了清匪委員會和剿匪指揮部,由主持縣政府工作的副縣長吉樂山任總指揮,下轄永安軍分區(qū)三元獨立第二營、獨立第一營一連和列西、莘口、居陽3個區(qū)武裝中隊,以及莘口民船基干民兵連,共500多名兵力。

        歷時兩年半,經(jīng)過松陽保衛(wèi)戰(zhàn)、巖前反擊戰(zhàn)、眉山殲滅戰(zhàn)、臺溪持久戰(zhàn)等20多次大小戰(zhàn)斗,至1952年8月,三元全縣土匪基本肅清,共擊斃、俘虜匪特560余人,繳獲輕重武器400多支。在肅清匪特戰(zhàn)斗中,三元縣干部群眾15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其中,就包括冀金貴、孫樹濤、張如榮3位英烈。

        上世紀80年代初,烈士墓從紅印山遷至下洋占地2000平方米的烈士陵園內(nèi)

        剿匪英雄血染三元

        打開《三元區(qū)志》,3位英烈生前剿匪的故事也徐徐展開。

        1950年,當時的三元縣內(nèi)出現(xiàn)了一個名叫余大昆的匪首。他出身土匪世家,曾任國民黨軍排長,練就了一手好槍法,在綠林中號稱“銅菩薩”。在方建國編纂的三元剿匪歷史中,“銅菩薩”有匪兵百余人,大本營駐扎在曹源村。

        曾任三元縣莘口區(qū)農(nóng)會主席的張如榮,1950年5月16日到星橋執(zhí)行任務(wù)時,途經(jīng)歐坑,遭“銅菩薩”匪幫伏擊,慘遭殺害,年僅27歲。

        第二天,三元縣莘口區(qū)民兵大隊長孫樹濤來到增坊村剿匪。當晚10點,借住在增坊村部后貧農(nóng)家里的孫樹濤被“銅菩薩”匪幫包圍。經(jīng)過一番激戰(zhàn),由于自己的駁殼槍子彈全部打光,他投出最后一枚手榴彈卻未爆炸。此時,幾名土匪已爬上了農(nóng)戶家的屋頂,“砰砰砰”隨著幾聲巨大的槍響,孫樹濤倒在血泊之中,時年30歲。

        同年犧牲的還有任三元縣居陽區(qū)委書記的冀金貴。8月21日,接到在中村米洋村召開“選舉農(nóng)會代表”通知的冀金貴,在杜水村開干部碰頭會時,途經(jīng)半溪拱橋遭到了土匪伏擊,胸部中彈犧牲,時年37歲。

        “他們都是江蘇人,奉命轉(zhuǎn)業(yè)參加地方政權(quán)建設(shè)來到了三明。他們發(fā)動了群眾參加減租減息運動,組織民兵參加了剿匪反霸斗爭。時光雖已流逝,但他們的革命精神,卻不斷流淌進一代又一代三明人民的血液之中……”方建國感慨道。

        青山有幸埋忠骨

        為了教育后人繼承和發(fā)揚先烈的革命精神,1950年9月,三元縣人民政府修建了這座革命烈士墓。方建國清晰地記得墓碑上刻著的名字,及一副挽聯(lián)。

        “‘恨一彈無情奪我六年奮斗勇士,喜三元有光賦她千載明朗乾坤。’這副由三元縣副縣長剿匪總指揮吉樂山撰寫的挽聯(lián),寄托了后人的真摯哀思,讓人感慨良多。”方建國介紹,上世紀80年代初,由于紅印山地塊需要建設(shè)燈光球場,烈士墓就從紅印山遷至下洋(今三元區(qū)交通運輸局南側(cè))占地2000平方米的烈士陵園內(nèi)。每逢清明節(jié),不少師生到此祭奠,緬懷先烈。

        去年9月23日,烈士墓被遷至富興城市公益性公墓英烈園,一同遷葬的還有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4位英烈。

        2020年9月23日,烈士墓被遷至富興城市公益性公墓英烈園

        革命精神代代傳

        “翠柏青松伴英烈,清明祭掃寄哀思。”今年清明節(jié),我市各地各部門及多所小學、中學的師生們相繼來到麒麟山烈士陵園開展祭掃活動,他們手拿鮮花,到紀念碑前獻花、默哀。師生們體悟著革命精神的偉大,也汲取著成長的力量。

        “‘三明人民英雄紀念碑’是2001年,我市為紀念三明人民在革命戰(zhàn)爭和和平建設(shè)事業(yè)中獻身的先烈、英雄,在麒麟山公園聚英園建造的。”方建國描述道,紀念碑由一座主碑和5塊環(huán)形橫向碑石組成。主碑頂上是一支火炬,象征著革命精神薪火相傳;5塊橫碑展現(xiàn)三明兒女在革命戰(zhàn)爭和經(jīng)濟建設(shè)中,前赴后繼,艱苦奮斗,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國家衛(wèi)生城、雙擁模范城、國家園林城等取得的豐碩成果,展示三明未來發(fā)展的美好前景。如今,這里已經(jīng)成為我市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土匪肆虐的景象早已成為歷史,長眠的烈士是永遠不能忘卻的記憶。如今,我們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方建國說。

        來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劉莉婷 通訊員:陳詩宇 編輯:王艷蓉)

        新媒體編輯:李雨青

        收藏

        舉報

        Hash:2eb5dcdfdb616461ecbc75da6751736186279391

        聲明:此文由 精選本地資訊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

        一级毛片**免费看试看20分钟,亚洲日本在线观看,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 余姚市| 冀州市| 北流市| 桑日县| 岳普湖县| 革吉县| 化州市| 厦门市| 墨江| 浦北县| 普安县| 洞头县| 瑞安市| 铁岭市| 化德县| 卓资县| 神池县| 敖汉旗| 清苑县| 秀山| 加查县| 微山县| 长治县| 澄江县| 鹤壁市| 武清区| 贵溪市| 甘南县| 娱乐| 巫溪县| 葵青区| 武冈市| 安塞县| 西青区| 山西省| 静乐县| 英吉沙县| 靖边县| 威远县| 榕江县| 巧家县|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