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id="yq62h"><object id="yq62h"></object></input>
  • <label id="yq62h"><big id="yq62h"></big></label>
    <th id="yq62h"><kbd id="yq62h"><menu id="yq62h"></menu></kbd></th>

    1. <span id="yq62h"><blockquote id="yq62h"></blockquote></span>
      <legend id="yq62h"><output id="yq62h"></output></legend>
      1. <s id="yq62h"><dfn id="yq62h"><noframes id="yq62h"><strike id="yq62h"><input id="yq62h"></input></strike>

        岡比亞:國土形狀為何宛如蚯蚓,鉆入塞內加爾的腹地?

        岡比亞塞內加爾

        在世界版圖上,由于種種歷史原因,形成了一些被三面乃至四面包圍的國中之國。其中有教堂國家梵蒂岡山城國家圣馬力諾,但由一條河流組成的國家卻僅有一個,那就是非洲大陸西端的岡比亞。

        ▲塞內加爾和岡比亞的地理位置

        地圖上看,岡比亞被塞內加爾三面包圍,兩個國家酷似一個夾心蛋糕。作為一個面積僅約1萬平方公里的非洲大陸最小國家,岡比亞卻擁有非洲最佳水道之一-岡比亞河的主體部分,其領土完全沿河分布:最寬處不超過48公里,而長度卻沿岡比亞河兩岸深入內陸300多公里,國土形狀猶如蚯蚓一般,幾乎將塞內加爾攔腰截斷。

        ▲岡比亞河長約1120公里,其中有472公里在岡比亞境內

        除了地理位置的接近,塞內加爾和岡比亞在族群和宗教等方面也極為相似,從這些方面來講,兩國似乎應當作為一個整體存在,而歷史上也恰恰如此,兩國曾長期同屬一個黑人帝國。然而,英國法國殖民者的統(tǒng)治打破了這塊完整的土地,獨立后的兩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建立的塞內岡比亞邦聯(lián)也只是曇花一現(xiàn)。

        那么,英國和法國為何在殖民爭奪中形成交錯的勢力范圍,岡比亞又是怎么憑借狹小的岡比亞河兩岸形成一個國家的呢?

        ▲英國殖民地岡比亞被嵌在包括塞內加爾在內的法屬西非(藍色)之中

        一、黑人帝國的輝煌與崩塌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陸北部,覆蓋著廣闊的熱帶草原,歷史上,這里是黑人的故鄉(xiāng)。兩條大河-北邊的塞內加爾河和南邊的岡比亞河在草原西部流淌,蜿蜒向西注入大西洋。河流滋養(yǎng)了肥沃的沖積平原,流域內也因此分別得名塞內加爾和岡比亞。起源于內陸的黑人在遷徙過程中,一部分定居到這里,成為這片沃土上的主人。

        ▲非洲地形圖(局部),塞內加爾河和岡比亞河位于西非,并注入大西洋

        遷徙意味著演化的開始,生活在塞內加爾河和岡比亞河沿岸的黑人以血緣為紐帶,形成大大小小的族群。然而,相對于黑人聚居的內陸來說,這片土地處在邊緣地帶,與其他文明的交流又受大西洋和撒哈拉沙漠阻隔,發(fā)展程度很受限制,因而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國家。

        公元七世紀起,阿拉伯帝國在中東崛起,他們占領了北非,并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黃金、象牙和黑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公元九世紀,阿拉伯商人在茫茫沙海之中開辟出商路,發(fā)展了繁榮的跨撒哈拉貿易。如今塞內加爾的東鄰-馬里,就是當時商路最集中的地區(qū),當?shù)氐牟孔逡蛏藤Q而興盛,并皈依了伊斯蘭教。到公元十三世紀,他們建立起自己的帝國-馬里帝國。

        ▲公元十一世紀-十六世紀的跨撒哈拉貿易路線

        馬里帝國的崛起伴隨著擴張,塞內加爾河和岡比亞河沿岸進入它的勢力范圍,伊斯蘭教也被傳播到這里的部族。不過,馬里帝國時常因權力繼承而爆發(fā)內戰(zhàn),到十四世紀末,這個強盛一時的帝國陷入衰落,一個曾經(jīng)被它征服的部族取而代之,建立起西非歷史上最后一個黑人帝國-桑海帝國。

        ▲公元十六世紀初,鼎盛時期的桑海帝國

        在桑海帝國稱雄的年代,國際格局發(fā)生著劇變,歐洲結束了黑暗的中世紀,葡萄牙西班牙的航海家們揚帆遠航,成為第一代殖民帝國的開路先鋒,而在阿拉伯帝國崩潰之后的北非,摩洛哥已經(jīng)勃勃興起。對于塞內加爾河和岡比亞河沿岸來說,它曾是桑海帝國的窮鄉(xiāng)僻壤,但現(xiàn)在,封閉的面紗即將被入侵者揭開。

        公元1455年,葡萄牙人在岡比亞河口登陸,由于船只可以沿河深入內陸,因而他們選擇在這里建立商站,從事販賣黑奴的活動。不過,岡比亞河沿岸遠離桑海帝國的核心區(qū)域,葡萄牙人的活動并沒有傷及它的統(tǒng)治基礎,對帝國發(fā)起致命一擊的來自撒哈拉沙漠的那一邊-摩洛哥

        摩洛哥入侵桑海帝國并非偶然,其統(tǒng)治者早就垂涎于跨撒哈拉貿易給桑海帝國帶來的滾滾財富。公元1591年,趁著桑海帝國因王位之爭陷入內亂,摩洛哥派軍隊穿越撒哈拉沙漠,一舉摧毀了這個曾經(jīng)的西非霸主。

        ▲公元1591年,摩洛哥遠征軍摧毀桑海帝國

        然而,摩洛哥的遠征雖然達到了掠奪財富的目的,但不久之后國內的動蕩使其僅能占據(jù)幾個重要城市,而包括塞內加爾河和岡比亞河沿岸在內,原桑海帝國的遼闊疆域隨之陷入力量真空。一盤散沙狀態(tài)的各部族難以有效抵御外敵,從而為歐洲殖民者的進一步入侵打開了方便之門。

        ▲ 桑海帝國崩潰后,原帝國疆域內的部族成為一盤散沙

        二、英國和法國勢力的分割

        公元十六世紀末的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刺激了人們對財富的追求,黑奴貿易則是他們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當時,早期殖民帝國葡萄牙日趨衰落,新興的英國、荷蘭和法國已經(jīng)摩拳擦掌,桑海帝國崩潰后的塞內加爾河和岡比亞河沿岸就成了它們瞄準的重要目標。

        ▲塞內加爾河和岡比亞河沿岸(紅框處)在黑奴貿易時代扮演了重要角色

        由于塞內加爾河和岡比亞河沿岸土著族群的一盤散沙,歐洲殖民者可以輕易地獵取大量黑奴,而這里的地緣特征又使他們貿易的成本降到最低:它位于非洲大陸最西端,船只可以沿最短航線駛往目的地-美洲大陸。因此,在血腥的黑奴貿易時代,塞內加爾河和岡比亞河沿岸是非洲最大的黑奴貿易中心,并受到不同國家殖民者的激烈爭奪。

        1588年,英國人從葡萄牙人手中購買了岡比亞河沿岸的貿易權,荷蘭人則選擇從塞內加爾河和岡比亞河之間的佛得角半島下手,在其沿海建立自己的殖民據(jù)點。稍晚些時候,法國人在北部的塞內加爾河口登陸,隨后在1659年建起城堡和要塞,作為自己殖民擴張的橋頭堡。

        ▲佛得角半島深入大西洋,是天然的避風良港

        塞內加爾河和岡比亞河沿岸的土地有限,而殖民者的野心卻是無限的,因勢力范圍爭奪而引發(fā)的戰(zhàn)爭也就不可避免。1677年,法國人自塞內加爾河口南下,把荷蘭勢力趕出佛得角半島。然而,胃口大開的法國人并不滿足于此,他們把目光瞄準了更南邊的岡比亞河。于是,一場法國與英國的拉鋸戰(zhàn)開始了。

        ▲塞內加爾河口,法國在非洲最早的殖民據(jù)點

        這場在岡比亞河發(fā)生的沖突很快波及到了塞內加爾河附近,1765年,占據(jù)上風的英國奪取了幾乎所有的法國殖民據(jù)點。然而,法國不久就得到了翻盤的機會。1775年,美國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英國忙于應付新大陸上的戰(zhàn)事,法國則趁機卷土重來,不僅奪回了失去的據(jù)點,而且把英國勢力壓縮在岡比亞河兩岸的狹窄區(qū)域,這也奠定了日后兩國勢力劃分的雛形。

        ▲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zhàn)爭期間,法國給予美國大力支持

        1783年,隨著北美戰(zhàn)事的結束,英國和法國簽訂《凡爾賽和約》,英國承認法國在塞內加爾河附近的統(tǒng)治,法國也認可英國對岡比亞河沿岸的占領,兩地自此在法理上被無情地分開。不久,隨著機器大工業(yè)的發(fā)展,英國和法國先后廢除了黑奴貿易,瞄準資源和商品市場的新一輪殖民擴張也隨之逐漸拉開了帷幕。

        在這場從沿海向內陸的擴張中,法國人發(fā)揮出貼近北非的地理位置優(yōu)勢,他們分別從塞內加爾和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出發(fā),到十九世紀末幾乎將赤道以北的非洲大陸西半部收入囊中。而距離非洲較遠的英國只能憑借海上力量優(yōu)勢,有針對性地奪取戰(zhàn)略要地和重要的原料產地,這其中包括埃及、南非和尼日利亞等地,當然也包括嵌入法國殖民地的楔子-岡比亞。

        不難想象,岡比亞成了法國人的眼中釘,他們想用其他殖民地同英國人做交換,使其與塞內加爾連成完整的一片,但英國人并不希望法國勢力染指這塊戰(zhàn)略要地。爭吵過后,由于需要聯(lián)合英國共同對抗德國,法國不得不與英國在1889年簽署協(xié)定,在1783年和約的基礎上正式確認了塞內加爾和岡比亞的邊界,這正是今天塞內加爾和岡比亞邊界劃分的基礎。

        ▲ 在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的狂潮中,法國成為大贏家

        三、不同的宗主國,差異化的發(fā)展

        岡比亞的面積僅約1萬平方公里,既缺乏礦產資源,又沒有足夠的人口充當商品市場,自廢除黑奴貿易后,它對英國來說便失去了經(jīng)濟意義。但從地理位置上看,岡比亞與英國在非洲的其他殖民地沒有陸上邊界,要維系住這塊戰(zhàn)略要地,英國又不得不采取措施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

        針對岡比亞領土沿河分布的特點,英國采取了分而治之的辦法,他們雖然在岡比亞建立了中央政府,但僅對英國人集中的岡比亞河口采取直接管理,而廣大的內陸地區(qū)仍然保留著傳統(tǒng)的部族結構,英國僅派幾名代表監(jiān)督執(zhí)行政府的政策和法律,因此被稱為保護地。殖民者對保護地的干涉雖然較少,但這并不意味著這里統(tǒng)治的松動,它與英國捆綁在一起靠的是一種農作物-花生

        ▲英國統(tǒng)治下的岡比亞,社會面貌非常落后

        早在十九世紀中期,英國人就發(fā)現(xiàn)岡比亞的土壤適宜種植花生,逐漸把這里變成了自己的花生種植園。為了盡可能地提高花生產量,英國限制岡比亞的糧食種植,導致這塊水熱條件充足的地區(qū)甚至要靠進口糧食才能滿足基本需求,它的經(jīng)濟命脈也因此被英國牢牢掌控。

        脆弱的單一農作物經(jīng)濟,帶給岡比亞的除了旱季的饑荒,還有薄弱的基礎設施建設:英國希望用殖民地本身的稅收維持政府開支,而不打算另外進行財政補貼。因此在殖民地時代,岡比亞的財政收入對于建設岡比亞河口的城市已經(jīng)捉襟見肘,廣大的保護地幾乎沒有得到任何發(fā)展。

        與英國在岡比亞的統(tǒng)治相反,法國把塞內加爾當成本土來建設。其實,這與塞內加爾在法國的地位密不可分,它既是法國在西非資源和商品貿易的交通樞紐,又是其向內陸進行殖民擴張的前進基地。

        到二戰(zhàn)前,岡比亞仍然經(jīng)濟落后,內陸交通幾乎完全依靠岡比亞河,而塞內加爾卻已經(jīng)擁有鐵路、銀行和高等教育。巨大的發(fā)展差異,使同根同源的兩地不僅在地理上被人為割裂,更在經(jīng)濟和文化產生了鴻溝。可以說,即使從殖民地走向獨立,它們也很難走到從前了。

        ▲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因繁華而被譽為“西非小巴黎

        四、殖民前的一家人,獨立后的好鄰居

        在英國和法國的勢力爭奪中,岡比亞河沿岸與塞內加爾河沿岸分屬兩個宗主國,這種分立的格局也被帶到了日后的兩國獨立。1960年,塞內加爾率先獲得獨立,在法國殖民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領導人與法國保持緊密的聯(lián)系,開始了和平的發(fā)展進程,成為非洲罕有的沒有發(fā)生過政變的國家,可岡比亞卻與之大不相同。

        ▲塞內加爾首位總統(tǒng)桑戈爾,任期內與法國的關系十分緊密

        由于經(jīng)濟和教育的落后,岡比亞民族獨立力量格外弱小,它的獨立更多是靠去殖民化的國際趨勢。對英國人來講,繼續(xù)維持在岡比亞的殖民統(tǒng)治已經(jīng)毫無意義,因此在1951年,岡比亞沿海城市開始出現(xiàn)政黨的活動,并參與到政府的管理之中,但這對于獨立來說仍然遠遠不夠。1959年,保護地政黨出現(xiàn),遍及境內的政治參與,讓岡比亞的獨立終于走入快車道。

        1965年,英國同意了岡比亞的獨立,但仍掌握外交、國防和財政等大權,直到五年后,它才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國家。但是,獨立的喜悅并沒有能維持多久,經(jīng)濟的落后,政府的腐敗,一場危機正在悄然醞釀。

        1981年,趁著總統(tǒng)出國參加英國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的婚禮,岡比亞反對派發(fā)動政變,很快便占領了部分政府機關。由于無力鎮(zhèn)壓政變,岡比亞總統(tǒng)只得求助于塞內加爾,令他感到慶幸的是,塞內加爾總統(tǒng)擔心岡比亞的混亂影響到自己國家的穩(wěn)定,派出軍隊幫助岡比亞平息了政變。

        ▲1981年的岡比亞總統(tǒng)賈瓦拉(右一),執(zhí)政時口出狂言,被傳為國際笑話

        塞內加爾伸出的援助之手,讓兩個同根同源的國家迅速走到了一起,1982年,塞內加爾和岡比亞成立塞內岡比亞邦聯(lián),并試圖實現(xiàn)最終的統(tǒng)一。然而,被殖民者割裂了上百年的兩國差異明顯,岡比亞官方語言為英語,塞內加爾卻是法語,兩國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更是大相徑庭。此外,邦聯(lián)總統(tǒng)由塞內加爾總統(tǒng)出任,外交、國防和交通等政府關鍵部門也由塞內加爾一方擔任正職,岡比亞擔心自身利益受到損害,使得兩國很難就統(tǒng)一路線達成共識。

        ▲2018年,塞內加爾和岡比亞主要數(shù)據(jù)對比,可見兩國發(fā)展程度差距明顯

        僅僅七年后,塞內岡比亞邦聯(lián)就走向了解體,分立的局面也一直保持到現(xiàn)在。然而,歷史上的血脈相連讓兩國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外交關系,為了方便南北交通,塞內加爾的車輛被允許穿越岡比亞境內,黑奴貿易歷史也讓兩國成為美國黑人的尋根之地,并成為連續(xù)的旅游路線。如今在岡比亞河口遙望大西洋,游客回顧祖先悲慘遭遇的同時或許可以想到,這個因河而生的國家正是在這段歷史中被定格下來。

        ▲岡比亞河口,美國黑人的尋根之地

        參考文獻:

        [1]林毅斌. 岡比亞政治發(fā)展進程研究[D].云南大學,2016.

        [2]張弛. 法國對塞內加爾同化政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3]兵軍.岡比亞[J].世界知識,1962(20):14-15.

        [4]張卉.不平靜的岡比亞[J].世界知識,1981(19):17-19.

        [5]辛非.塞內加爾和岡比亞為什么要建立邦聯(lián)?[J].西亞非洲,1982(02):46-48.

        長期作者|皮皮俠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讀工科博士|史地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畢業(yè)生|環(huán)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Hash:3b3e1080cfbf3eeeae7f9dfd766e665349800a2f

        聲明:此文由 環(huán)球情報員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

        一级毛片**免费看试看20分钟,亚洲日本在线观看,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 青田县| 吴忠市| 新干县| 宁德市| 同德县| 榆社县| 镇坪县| 平昌县| 大竹县| 湄潭县| 龙南县| 密山市| 谢通门县| 勐海县| 东乡县| 清水河县| 镇安县| 柳河县| 伊吾县| 富锦市| 栖霞市| 靖西县| 永嘉县| 平顶山市| 手游| 枣庄市| 登封市| 墨竹工卡县| 满洲里市| 乌兰浩特市| 德格县| 靖边县| 遵义县| 资兴市| 夏邑县| 惠安县| 临沭县| 通城县| 武清区| 仁布县| 兴国县|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