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id="yq62h"><object id="yq62h"></object></input>
  • <label id="yq62h"><big id="yq62h"></big></label>
    <th id="yq62h"><kbd id="yq62h"><menu id="yq62h"></menu></kbd></th>

    1. <span id="yq62h"><blockquote id="yq62h"></blockquote></span>
      <legend id="yq62h"><output id="yq62h"></output></legend>
      1. <s id="yq62h"><dfn id="yq62h"><noframes id="yq62h"><strike id="yq62h"><input id="yq62h"></input></strike>

        海南黎族制陶

        海南黎族制陶

        文/南開中學 常渙東

        海南是黎族人民最主要的聚居地。從史前時期,黎族的先民就登上這座海島,在這里繁衍生息。陶器曾是黎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制陶技術(shù)世代相傳下來,時至今日幾乎沒有什么改變。這讓我們得以穿越幾千年時空,領(lǐng)略新石器時代人類早期制陶工藝的完整形態(tài)。

        90多歲的羊拜亮阿婆,是黎族原始制陶工藝的國家級傳承人,我們來到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太坡鎮(zhèn)保突村專門拜訪了她。由于阿婆年事已高,再加上黎族方言的障礙,她讓她的孫媳婦文阿芬接待了我們。在攀談中我們了解到,羊阿婆的女兒、孫媳婦都掌握了這門技藝,而且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傳承人。文阿芬熱情地為我們演示了制陶的過程。其主要工序包括取土挑土、臼土篩土、和泥、搓泥條、泥條盤筑、修飾、點火占卜、露天燒陶、淬火等步驟。其中,泥條盤筑、露天燒陶是最典型的原始制陶方法。

        所謂泥條盤筑,就是把活好的泥搓成條,一圈圈以盤筑的方式制成坯,表面再經(jīng)過修飾,就形成造型各異的器型;而露天燒陶,則是把塑好的陶坯放在柴火上露天低溫燒制。在臼土篩土環(huán)節(jié),文阿芬解釋說,現(xiàn)在也有用機器碎土的,但是顆粒較粗,沒有手工臼土又一遍遍篩出來的細。我們用手摸了摸她已篩好的土,果然細如面粉。在露天燒制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環(huán)節(jié)——淬火:就是在燒熱的陶器上潑上冷水,這樣可使燒出來的陶器更加耐用。但是羊阿婆傳給文阿芬的淬火方式,不是直接潑冷水,而是用黎語叫做“塞柴涯”的當?shù)厣L的一種樹的樹皮,在水中浸泡后形成的紅色液體進行淬火。這種樹不是隨處都有,一般生長在大山里,偶然被人移植在自家地里,就要征得主人同意,割下一小塊帶回去。據(jù)說樹皮割取的部位也是有講究的,只有長在一定部位的老樹皮才能呈現(xiàn)出紅色。淬火是制陶的最后一步,經(jīng)過淬火后的陶器上面會留下大大小小的黑點。至于為什么不直接用水,而要用樹皮浸泡液,而且還是指定的樹種?文阿芬說她也不清楚,只知道這是阿婆的經(jīng)驗,這樣燒出來的陶器才能堅固、耐洗,并且無毒。關(guān)于黎族制陶的這種淬火方式,已經(jīng)有現(xiàn)代的學者開始從工藝和文化的角度進行研究。

        海南省博物館,以微雕的形式展示了黎族原始制陶的整個工藝流程,展出了具有鮮明黎族特色的船形屋模型。據(jù)說黎族的先民們登上海島以后,將船扣過來,再用樹干支起來就成了居住的屋子,后來慢慢演化成現(xiàn)在的“船形屋”。我們走進“船形屋”,里面陳列著大大小小的陶器,有的擺在桌子上作為盛器,有的架在地面的石頭上,中間點火用來燒水煮飯。博物館里展示的黎族先民的這種生活方式,我們試圖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它。于是我們走進昌江縣的幾個村子,但是滿眼已是現(xiàn)代農(nóng)村的模樣。后來經(jīng)人指點,才在大片的沙石磚瓦房子中發(fā)現(xiàn)了一間木制的船形屋。在這里生活的是一位老爺爺,他熱情地邀我們到屋里坐。當我們走進去,地上石頭架著陶罐燒水做飯的情形一下子吸引了我們,這簡直和博物館里的模型一模一樣。

        黎族原始制陶之所以流傳至今,則是由于海南獨特的孤島型地理環(huán)境限制了與外界的文化交流。在陶器的制作工藝上,當中原地區(qū)已經(jīng)使用輪制方法制坯時,海南還保持著原始的手工制坯方式;當中原地區(qū)已全面使用窯燒方法燒制陶器時,海南仍然使用露天堆燒的方法。海南島地貌又是以山地丘陵為主,豐富的自然資源有利于黎族人民實行刀耕火種的原始經(jīng)濟生活和保持傳統(tǒng)文化形態(tài),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陶器還是黎族人民的基本生活用具,這使我們得以在現(xiàn)實中看到原始制陶工藝的“活化石”。但是,隨著工業(yè)技術(shù)進步,城市化發(fā)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黎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外來文化的吸收、商品的交換改變著農(nóng)村的面貌,陶器從原來燒水做飯的生活品和以物易物的貨幣功能逐漸演化為展示品,就連羊阿婆家里也盡是從市場上買來的金屬和塑料制品。如今,船形屋已經(jīng)很難尋覓,陶器也慢慢淡出人們的生活,能夠親眼見證黎族人民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已然成為一件新鮮事。

        陶器作為生活用具被替代和人工成本高昂的緣故,掌握制陶工藝的人已經(jīng)越來越少。羊阿婆不甘心這門手藝就此失傳,真的會有一天被封存在博物館里永遠成為歷史,她就親手制作陶器無償?shù)厮徒o周邊黎民釀酒、泡藥、煮飯、腌制食品,努力不讓黎族陶器在人們生活中消失。她的努力得到國家、社會的支持,各方面的力量參與到傳承中來,才得以使原始制陶技藝沿襲至今。在黎族的傳統(tǒng)中有“女制陶男莫近” 的習俗,為的就是使婦女在生活貧困或男人遭遇不測時能靠這門手藝維持生計。如今,為了傳承,已經(jīng)打破了“傳女不傳男”的禁忌,我們在保突村的黎族制陶館中,看到的制陶工人們甚至男多于女。制陶館的墻上掛著羊阿婆的介紹,這也是羊阿婆為了更好地傳承,授權(quán)用她的品牌對外展示和銷售產(chǎn)品。

        也許在現(xiàn)代人眼里黎族陶器不像瓷器那樣精美,不像金屬制品那樣耐用,也不像塑料制品那樣廉價,它可能已經(jīng)失去了實用價值,但是它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它讓我們得以親眼所見黎族先民的聰明與智慧,親身感受幾千年前人類祖先的生活方式。羊阿婆以她的綿薄之力極力保護著祖先流傳下來的技藝,作為后人我們應(yīng)該更好地把它傳承下去,努力探索適宜的傳承方式,因為這種傳承不僅僅是技藝,更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編輯/ 李庫晴

        Hash:1399de509b2d8c96e50178b4d9f0eccf7365c2ec

        聲明:此文由 元極教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

        一级毛片**免费看试看20分钟,亚洲日本在线观看,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 新竹市| 大兴区| 武义县| 盐亭县| 淮安市| 长兴县| 广汉市| 淮阳县| 固镇县| 五家渠市| 海南省| 中西区| 临沂市| 阿瓦提县| 济源市| 鄂伦春自治旗| 丹阳市| 叶城县| 进贤县| 富顺县| 独山县| 浦县| 呼伦贝尔市| 沾益县| 恩施市| 张家川| 建宁县| 凯里市| 高青县| 江达县| 田东县| 虎林市| 鄂温| 宁晋县| 蒙阴县| 沿河| 南木林县| 铜川市| 木里| 卫辉市| 东台市|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